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23年3月1日上午,人文学院在文二401会议室召开汉语言文学2022级、2023级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浙江大学文学院冯国栋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李剑亮教授、浙江外国语学院毛振华教授等专家出席并进行现场指导论证,人文学院党政及专业、系负责人参加。
人文学院副院长范雪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指导性课程计划、课程思政设计方案等方面,就2022级、2023级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她指出,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主要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导向进行设计,力求体现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
会上,各位专家围绕如何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如何与省域市域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如何体现应用型实践性,如何合理安排课程次序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就学院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师资力量储备等方案提出建议。专家一致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的本次修订版本,严格遵循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符合《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23版)》的要求,精准描述了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应有的目标,从十一个方面详细说明了毕业要求和相应的观测点,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方案依据中文学科的特点和浙大城市学院立足杭州、服务现实的需要,增加文化类、地方性、实践类课程,明确了汉语言文学精研和文化研习两个教学方向,实践训练形成一定规模,设计质量较高,这切合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发展趋势,合理可行。方案具有清晰的课程思政目标,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各思政元素提炼准确,在专业必修课程模块、两大方向课程模块、其余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中可以得到实现。同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再优化一些;二是课程设置可以聚焦地方文化;三是开课的顺序可以再做些调整。
人文学院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以国家与地方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多元需求为导向,立足杭州,服务浙江,面向全国,为培养兼具汉语言文学扎实专业基础与文化调研与实践能力,富有实践智慧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人文学院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