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简介:傅俊,浙江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浙大城市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宋史、乡村社会史、地方文书与地方历史文化。主讲课程《中国历史通论》《中国乡村史》《中国历史文选》等。
良师诤友,教学相长
初见傅俊老师,便会被她由内而外的淡然气质吸引。“亲切温和”“平易近人”是许多同学对傅老师的评价。
“大家都是成年人,除了师生关系,我们其实也是彼此的合作对象或者共存相依的伙伴。”在采访过程中傅老师如是说。同时,傅老师也正如她所言那般,积极地践行着她“年轻朋友”的观念。在她的课堂上,氛围活跃融洽,老师层层引导,学生主动求索;在同学们遇见问题时,她不仅是一名提供建议的长者,更是一位给予陪伴的好友。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傅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这也恰恰印证了她的一番话:“我们不仅仅是单向‘教’——‘学’的关系,同时我可以借助那么多双眼睛来看世界,可以从你们身上学到许多新东西、获得许多新灵感!”
作为汉语言文学2302的班主任,新生们刚入学时,傅老师还用心地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枚姓名章,希望大家能在大学四年同舟共济,收获成长与情谊。
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年以来,傅俊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关注班级生活和学业动态,分享各类文化活动,做同学们背后默默的守护人。汉语言2302班团支书高小岚同学说:“傅老师总是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关注着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成长轨迹,为我们提供建议和支持,真正做到了亦师亦友,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灯塔。”
抚今追昔,共赏人生
倘若你打开傅老师的朋友圈,映入你眼帘的便是那“浩如烟海”的历史书籍推荐以及学生作品展示;倘若你再仔细揣摩揣摩,便能体会到傅老师藏于文字中的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悟。于傅老师而言,“研究历史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它最大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时它也不会让自己感到无聊与空虚。”在傅老师看来,历史之于她自己就如同追剧之于年轻人一般美妙。此外,傅老师也将研究历史比作煮饭,她说:“煮饭需要米和火,史料相当于米,而生火便是研究方法,二者缺一不可。生火需要借助他物,正如我们刚开始研究时需要借鉴他人的研究方式,但之后我们也要生起属于自己‘火’,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提升自我!”在傅老师的讲述下,历史仿佛与我们的生活无声地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
乡村史学,牵动人心
乡村一直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之一。傅老师积极致力于乡村的调查,开设了通识课《寻找中国乡村》。在课程介绍里,她说:“与其说给学生讲课,不如说是拉着三四个师友,伙同来自各专业的年轻朋友,一起游历,一起探寻。我请年轻的朋友们从观察身边开始,打开内心的束缚,记录想记录的,表达想表达的。”随着这门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门课程,并开始研究他们所成长的那片土地,包括我们的学校,甚至宿舍。这正是傅老师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我希望同学们所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果能对个体不同方向的成长,有那么一点点帮助,或者能增加一点他们与家乡以及周围世界的链接,就算是激发同学们一点点原始的情感,也是好的。”
上过傅老师课程的同学,都对课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汉语言2301的陆一帆同学说:“傅俊老师的课严谨又不枯燥,总是能够做到将生活与学问相联系,引导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乐趣,遨游漫长的时间,探索有趣的生活。”
感悟往昔,希冀未来
采访的最后,傅老师也表达了对同学们的美好冀望:“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多尝试、多探索,为未来建立更多的通道,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素养。同时,我们也更需要一些关于人本身,关于生命本身,甚至关于自然本身的思考与疑问,能够让我们找到一些在世界生存的根本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