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依莲 | 《兄弟》书评

发布日期:2025-02-27 20:00 浏览次数:

余华的《兄弟》是一部极为震撼的作品,宛如一幅时代拼图,拼接起文革荒诞与改革喧嚣,带领读者走进时代的洪流,探寻人性的悲欢。

这部小说横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荒诞动荡的文革时期,以及物欲喧嚣的改革开放时期。在文革时期,一切仿佛都处在阴霾之中,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性的善与恶也被无限放大。由于地主出身,李光头与宋钢的父亲宋凡平丢掉了中学老师这一工作,每天都要接受批斗。尽管宋凡平善良正直且待人友好,但在这个黑暗的时期,他却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任何一个没有“犯错”的人都可以随意羞辱他。但是,他总将痛苦藏在自己心里,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亲人。在家中的筷子都被来报复的中学生折断时,他拿树枝安慰李光头与宋钢说这是“古人用的筷子”;当他的左臂被打脱臼时,他只是笑着说自己让左臂休息几天;当李兰出院,要回家时,他拼了命也想赶上通往上海的车去接李兰回家。宋凡平是一位伟大而不幸的父亲,他在困境中对家人的呵护与担当,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光,成为李光头和宋钢兄弟俩童年记忆中温暖且珍贵的部分,也为整部作品奠定了人性善与恶交织的基调。作者将时代背景与人物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使得故事充满了厚重感,读者仿佛被拉回到那个荒诞而真实的年代,切身感受到时代巨轮对普通人无情的碾压。来到改革开放时期,社会急速转型。李光头凭借着自己精明的商业头脑,把福利厂的利润翻了好几倍,当上了厂长,但由于爱情上的失意,他毅然决然辞去了厂长的职位,出去创业,可惜以失败告终,面对累累的负债,他开始收垃圾,在商业浪潮中摸爬滚打,最终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而宋钢却恰恰相反,他的正直善良使得他与那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与兄弟李光头分道扬镳、失业和疾病等生活的重压让他陷入了绝望的困境,他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书中的人物塑造精妙绝伦。李光头,一个充满野性与生命力的角色,他从最初那个在底层挣扎求生、带着几分狡黠与无赖气息的少年,逐渐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蜕变成一个商业大亨,但却在物欲横流中逐渐迷失,从曾经的质朴变得不再纯粹,体现出时代的弊病。宋钢则在时代的变迁中坚守着传统的道德与情义,他感恩每一个对他伸出援手的人,也对陌生人充满友好,但他终究成为了时代进步的牺牲品,他的存在像是对过去美好人性的一曲挽歌,唱出了在历史进程中那些被遗忘和牺牲的珍贵品质。

同时, 《兄弟》也向我们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在李兰与宋凡平身上,我看到了纯洁而又美好的爱情,宋凡平的真诚与坚定支持,让李兰重新抬起头来;在孙伟一家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亲情的伟大,因为孙伟被红袖章杀死,原本面对红袖章低声下气的孙伟父亲奋起反抗,孙伟母亲也因为儿子的死亡成为疯子;在李光头与宋钢身上,我看到了亲密无间的兄弟情,宋钢愿意在小时候把自己的大白兔奶糖送给李光头,李光头也愿意在自己刚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给宋钢买眼镜《兄弟》通过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的人生轨迹,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对人性的塑造与摧残,揭示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价值迷失以及情感挣扎,是一部内涵深刻的经典作品。


文字:丁依莲

初审:石登贵

终审:姚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