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拍到我死的那一刻为止......”
《再见绘梨》是藤本树创作的一部漫画短篇作品,讲述的是主人公优太受重病母亲的请求,开始了电影的拍摄制作,在母亲去世,电影不被看好,优太想要结束生命之时,他遇见了一位少女——绘梨,从此再次开始了电影的创作。
整部作品都被包裹在一抹奇幻的混乱感中,刚开始便以优太的视角给读者展现了优太母亲的形象,我们随着晃动的镜头感触到一个母亲的温柔与其将逝的悲伤,但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一切似乎也只是电影中的剧情,母亲留在影片中的形象永远是笑容满面、温柔慈祥,在真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被彻底过滤掉了,优太以一个潦草的爆炸作为电影的结尾,这个爆炸突如其来,让观众不解,认为他亵渎了母亲的死亡。
读完全篇再回头品味优太运用的这一次爆炸,这便是从开篇流畅剧情中插入的一段带着奇幻色彩的混乱感,我们不能透视优太对母亲的真实想法,平淡亦或悲伤。但应当可以想象,优太拿起手机为将死的母亲拍摄时,也便是给自己的母亲进行生命倒数,无论母亲的真实形象如何,最终总是以一种极致的温柔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这也许也是优太的一种温柔。
电影般的绘画方式
电影能够收藏回忆,创作能够消解悲伤,在充满电影感的画面里,我总能感受到那份溢出的、朦胧的悲伤在某处炸裂,又被融入在了影片结尾的爆炸。荒诞离奇的爆炸,这是优太的一种宣泄,他逃出了爆炸,则是一种突破时空束缚,告慰悲伤。
“在将近20分钟的放映中,我却一点也没看腻。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虚构?这种模糊不清的边界给了我一种恰到好处的混乱感。”
优太遇见了绘梨。
绘梨与母亲有一些相似处,她们对美有着极致的追求,执着于发挥影像媒介对生命记忆的作用,希望自己能利用电影的理想化中得到“永生”。优太不愿面对母亲的死而未能拍摄到最后一幕,这一点通过对绘梨的拍摄弥补了回来,这便是一种对记忆的修复,再后来,优太重复地剪辑这部电影,绘梨成为一个吸血鬼,真实的和电影的交织在一起。直至漫画最后,一个大爆炸结束了对绘梨的回忆,也结束了这个故事。
两次爆炸,我更愿意将第一次爆炸理解为一种淋漓尽致的发泄,第二次爆炸是对过去的释怀与告别。
第一次爆炸
第二次爆炸
这世上遍布着死亡,生活中总有很糟糕的时刻,但我们不必将自己囚禁在以悲伤作为养料的大楼里,“走不出内心的牢笼,到哪里都是囚徒”,正需要给生命“加上一抹奇幻色彩”,增添一种“恰到好处的混乱感”,若将理想建立在过去废墟上,以美化来渴求理想上的永生是无法遇见阳光的。生活需要一场爆炸,这场爆炸将人与过往断联,炸死一切预想通向永恒的企图,从而达到通过创作让人与自己的记忆和解,达成艺术视角下的不朽,成全一种更加真实而立体的生命艺术境界。
来来回回翻阅了很多次,不论是晃动的景物,一片漆黑的空镜头,还是给人以震撼的爆炸,这一切都在暗处交织,又在明处汇聚,填补了所有未知数的空缺,实现了人们共通情感的表达。对故事中的真实与虚拟仍有许多不确定性,所有解读不过是无数可能性的一个分支,哪部分是真实哪部分是电影永远为我们留下遐想,谁的死谁的创伤谁的记忆显得没那么重要,我们能得知的便是在难以名状的模糊中,获得一种接受现实和创作真实的能力,以及对否定虚无的坚定和掺杂着混乱感的浪漫。
文字:徐夕棋
排版:徐夕棋
图片:网络
声明:本文的文字与排版均由作者一人完成
初审:骆舒瑶
审核: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