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证券经纪人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在人到中年时,突然抛妻弃子,放弃优渥生活,义无反顾地去追寻绘画梦想的故事。这部小说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剖开了人性深处的渴望与挣扎,也让我陷入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思特里克兰德的选择令人震惊且费解。他原本拥有舒适的生活、美满的家庭,却在某一天突然被艺术的恶魔所攫取,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孤独的道路。他对绘画的执着近乎疯狂,这种疯狂超越了世俗的道德、伦理和情感。他可以冷漠地对待妻子的哀求,无情地伤害朋友的感情,甚至在贫病交加中,依然对艺术保持着炽热的追求。他的行为看似自私自利,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纯粹到极致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六便士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安稳的生活、社会地位和他人的认可;而月亮则象征着遥不可及却又无比诱人的理想、精神追求和内心深处的渴望。大多数人选择弯腰捡起地上的六便士,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将理想深埋心底。因为理想的道路往往充满不确定性,可能会面临贫困、孤独和失败,而现实的安稳虽然平淡,却能给人带来安全感。思特里克兰德却毅然抛弃了六便士,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月亮的追逐中,这种勇气令人敬畏,也让人反思我们自己是否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勇气和决心。
小说中,思特里克兰德的艺术追求与他的人性弱点相互交织。他虽然在艺术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和执着,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人。他无视他人的感受,只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这种矛盾的形象让我们看到,理想的追求并不一定能让人变得完美,甚至可能会让人在某些方面变得扭曲。这也引发了我对理想与道德关系的思考。追求理想是否可以成为忽视道德和他人感受的借口?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人性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尊重?
思特里克兰德的故事也让我想到,理想的实现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他在巴黎贫困潦倒,靠他人的救济度日;在塔希提岛,他身患重病,却依然坚持创作,最终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在小屋的墙壁上完成了惊世之作,随后又一把火烧掉了它。这种对理想的纯粹追求,不掺杂任何功利和世俗的目的,让人震撼。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心中的理想,愿意放弃一切,甚至生命。但同时,这也让我感到一丝悲哀,因为在现实世界中,这样纯粹的理想追求往往难以被理解和接受,理想主义者常常要独自承受孤独和痛苦。
回到现实,我们或许无法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理想,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保留一份对理想的向往和坚持。我们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追寻内心的那片宁静和美好。理想与现实并非完全对立,我们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靠近理想,在物质与精神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月亮与六便士》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挣扎,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它提醒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和琐碎,都不要忘记抬头看看天空中的月亮,不要放弃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因为只有在理想的指引下,我们的生命才能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真正的自我和意义。
本文的内容、编辑、排版由作者一力完成,文责自负
文章:陈幸旺
排版:陈幸旺
初审:骆舒瑶
审核: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