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昊 | 读后感| 打破血缘迷思,重铸亲情羁绊 —— 读 <如父如子> 有感

发布日期:2025-04-07 16:04 浏览次数:

读完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好似有一股温暖而又复杂的情绪在心底蔓延开来。这部作品看似在讲述一个因孩子抱错而引发的家庭故事,实则深入骨髓地探讨了关于亲情、血缘、成长与自我认知等诸多深刻话题。

故事的开篇,为我们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野野宫良多一家,良多是大型建筑公司的精英社员,住着高档公寓,儿子庆多聪明乖巧,从小接受各种精英式教育,妻子绿则是一位全职主妇,温柔体贴,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完美家庭,充满了都市精英阶层的精致与体面。而斋木雄大一家,雄大经营着一家小电器店,生活平凡普通,家里还有三个孩子,环境略显嘈杂。但在这个家庭里,孩子们在父母温暖的陪伴下,快乐地成长,洋溢着浓浓的烟火气与亲情的温度。

当 “孩子抱错” 这一意外消息传来,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两个家庭原有的生活秩序。良多起初坚信血缘的力量,认为自己与亲生儿子琉晴之间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而对养育了六年的庆多,内心渐渐产生了疏离感。在他的观念里,血缘似乎是衡量亲子关系的唯一标准,这也反映出他作为一个长期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打拼,深受功利主义和理性思维影响的人,对情感的认知过于单一和片面。他试图努力去亲近琉晴,却发现琉晴早已习惯了雄大家那种充满爱与陪伴的生活方式,与自己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隔阂。

反观雄大,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条件也不如良多,但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却展现出了一种质朴而又深刻的理解。他不在乎血缘,只知道孩子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在那些日日夜夜的陪伴中,早已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他用自己的方式,教会孩子们如何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如何去爱与被爱。在雄大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纯粹的父爱,无关乎血缘,只关乎陪伴与付出。

随着故事的发展,良多在与琉晴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他开始反思自己对庆多的教育方式,那些忙碌于工作而错过的亲子时光,那些因为自己的严厉和功利心而给庆多带来的伤害。他终于明白,亲情并非仅仅由血缘决定,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陪伴、关爱与理解。当他看到庆多为自己精心制作的小礼物,回忆起那些被自己忽视的庆多的温暖瞬间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懊悔与自责。此时的良多,开始了自我成长与转变,他努力放下工作,试图重新找回与庆多之间的那份亲情。

在这部作品中,是枝裕和以其细腻入微的笔触,生动地刻画了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书中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转折,没有刻意营造的戏剧冲突,却凭借着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我们仿佛能看到良多在面对家庭变故时内心的挣扎与迷茫,能感受到绿作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担忧与不舍,能体会到庆多和琉晴在面对陌生家庭时的不安与恐惧。这些细腻的情感描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家庭,自己与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如父如子》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父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精神上的陪伴与引导。一个真正的父亲,不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自动成为的,而是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日复一日的陪伴、关爱与理解,逐渐担当起 “父亲” 这个角色的责任。血缘固然重要,但它绝不是衡量亲情的唯一标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忙碌的工作、琐碎的事务而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忘记了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这部作品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审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尽到了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

合上书本,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依然在脑海中回荡。我想,这就是优秀作品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更能引发我们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希望我们都能从《如父如子》中汲取力量,珍惜身边的亲人,用心去陪伴他们,让家庭充满爱与温暖。

文字:周宇昊

排版:周宇昊

声明本文的文字与排版均由作者一人完成

初审:骆舒瑶

审核:姚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