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敏|观后感|当苦尽柑来:三代人的托举与一代人的自我救赎

发布日期:2025-04-07 16:14 浏览次数:

当苦尽柑来:

三代人的托举与一代人的自我救赎

前不久看了一部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我很难形容这部剧在我心中的分量,它就像一面多棱镜,不同的剧情映射着普通人的生活。在这部剧身上,我学到很多,在爱情观方面,在待人方面,在感恩父母方面,在做自己方面......

在爱情观方面,剧中人物给出了当代亲密关系的绝妙注脚。没有霸总与灰姑娘的童话,而是两个带着原生家庭伤痕的普通人,如何在保持各自完整性的前提下构建关系。“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前提下的结合。”剧中男女主角那些令人会心一笑的争吵场景,恰是这种"健康依存"的生动演示——他们争论的不是"谁更爱谁",而是"如何在不失去自我的情况下爱对方"。对于习惯在社交媒体上消费速食爱情的大学生而言,这种认知无疑是一剂解毒剂。

不过,最触动我的,是剧中对待父母辈的方式。它既没有将父母神化为无私奉献的圣人,也没有简单贬斥为过时的老古董。当女主角最终理解母亲那些"不可理喻"的选择时,我看到的是一种深刻的共情能力——意识到父母也不过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他们给出的爱或许笨拙,但已是他们认知范围内的最好版本。这种理解与心理治疗师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理论不谋而合:只有当我们看见父母背后的历史脉络,才能真正从怨恨中解脱,实现代际和解。

剧中人物寻找自我的过程,对身处身份认同关键期的大学生尤为珍贵。在毕业、就业、考研等人生选择面前,我们常常陷入"应该"与"想要"的撕扯。剧中那个放弃稳定工作追求烘焙梦想的配角,他的挣扎与最终选择,恰似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说的"真理即主观性"——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真正的成熟是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全责。这种认知解放了我们对于"正确人生"的执念,让每个选择都成为自我建构的有机部分。

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这部剧朴素地重申了某些被遗忘的生活本质。当男主角在乡下果园找到内心平静时,我不禁联想到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实验——有时减法比加法更能接近生活的核心。对于被绩点、实习、社交网络绑架的大学生而言,这种提醒尤为珍贵:我们拼命追逐的,是否真的能带来想象中的满足?

《苦尽柑来遇见你》最动人的地方,或许在于它展现了人性最原初的韧性。三代人的故事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关于生存与超越的壮阔图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代局限中尽力而为,每代人都在为下一代搭建更高的起点。这种代际接力,远比任何个人英雄主义更接近生活的真相。

夜深人静时,我常想起剧中那个温暖的细节:老奶奶将柑橘酱抹在吐司上,递给熬夜备考的孙女。这个动作串联起了三代女性的生命故事——痛苦会过去,甘甜终将来临,而最重要的是,我们从来都不是孤独的斗士。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部剧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如此共鸣: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成长路上,我们需要被提醒——前方不只有荆棘,还有前人种下的柑橘树,正等待着开花结果。



文字:王璐敏

排版:王璐敏

初审:骆舒瑶

审核:姚洲

声明本文的文字与排版均由作者一人完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